1、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2、园林诗画Chinesegardeninpoetryandpainting
3、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4、三十六鸳鸯馆分南北两厅,南厅取暖,旧时下面有火道,北厅纳凉,半架空在水池上,通风散热。
5、海棠春坞是个非常有趣的小庭院,院子随处可见海棠的元素:庭院面北墙上嵌有书卷型砖额“海棠春坞”四字;铺地的青白红三色卵石镶嵌成海棠花纹;东面粉墙海棠形状的花窗。庭院中栽种的两棵海棠树更是点睛之笔,阳春三月,满院粉色的海棠盛开,只差苏轼秉烛夜赏海棠时“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感受了。张爱玲虽恨海棠无香,可海棠的形色之美,依然另有一番风味。
6、下联取自《风流子·东风吹碧草》、《望海潮·梅英疏淡》等词。言在夕阳映照下的一片美丽和繁华的景象:暮色如烟,人如潮,华灯辉煌,甚至妨碍了人们欣赏月色,西园道上飞驰的车辆妨碍了人们观赏鲜花。
7、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8、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9、远香堂是一座四面落地长窗的厅堂。南面黄石假山,北面池岛假山,东面山上是绣倚亭,西面有倚玉轩。坐在厅内品茶,作诗绘画,美景尽收眼底,还可以触及到鸟语花香,是何这等的雅兴啊。这是每个文人所向往的地方。
10、第一时间了解导游动态!
11、绿意红情,春风夜雨。高山流水,琴韵书声。
12、宋杨万里《秋雨叹》曾诗:“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13、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14、枇杷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海棠春坞”等。
15、明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之若墅堂题诗
16、明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之若墅堂
17、会心何必在郊坰,近圃分明见远情。
18、明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之梦隐楼
19、ps:想了解更多苏州文化,聆听吴侬软语,游览苏州美景,防止旅游陷阱,就点击下方哦!
20、一池三岛有“待霜亭”“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
21、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2、“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陆游题留园)
23、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24、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25、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26、人生如梦,而拙政园则恍如梦中再造的另一重梦境,所谓“壶里谁知日月长”,园主在园中,仿佛置身于超越俗世的洞天仙境。“壶天”之典故来自《神仙传》。壶公“常悬一空壶于坐上,日入之后,公辄转足跳入壶中,人莫知所在”。“既入之后,不复见壶,但见楼观五色,重门阁道,见公左右侍者数十人。”
1、此联运用了“嵌名”的技巧。上联嵌入“迎春”两字,既可作一般词汇理解,又恰为“迎春坊”之地名。拙政园位于苏州城的东北部,南临东北街,此段原为“迎春坊”地段。
2、芙蓉,这里的芙蓉是指荷花。
3、北厅中的“卅六鸳鸯馆”是清代状元洪钧的墨宝。
4、王献臣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东郊吴县宦门之家,幼时聪颖敏悟,咏诗作对出口成章,才华出众,闻名十里八乡。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王献臣被举荐入京应试,经过会试三场中式,登癸丑科毛登榜进士第。初授行人司行人之职,掌管捧节奉使之事,操办颁诏、册封、抚谕、征聘等工作。由于精明能干,得圣上赏识,继而擢升为巡察御史。
5、迎春地暖花争坼,茂苑莺声雨后新
6、悉心观察脚下,走廊的中间隔着一堵墙,左边的路印着“人”字形的图案,右边印着铜钱形图案。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说,男左女右,“人”字形要做人上人,铜钱形就代表财源滚滚来。我不禁想:这座园林的设计者构思实在巧妙,寓意也着实深远,怪不得江南是文人墨客常驻之地,此情此景,诗意怎不涌上心头?
7、我们的拙政园和法国的凡尔赛花园都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时代的产物。尽管在形式上两者千差万别,但都是把人类的意志强加于大自然,按主人的趣味、文化加以修饰,只不过我们的花园更自然化,已经超越了第一次的抽象,把抽象再赋予具体的自然形式,进入返朴归真的新境界。同时我们还在建筑上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建筑形式,优美的曲线与自然的曲折相映衬,使人类的活动一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整饬山水而使野趣天成,这一理念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十八世纪的欧洲造园事业,在德国、法国、英国、都出现了仿苏州式的花园的出现。
8、这一则典故,为“拙政园”和“梦隐楼”增加了如梦如幻的意味。考察文徵明《梦隐楼》诗,以及整本诗画册,“梦隐楼”之“梦隐”至少有这样三层意思。
9、从画家交游和创作的角度来看,在文徵明诸多园林斋室画的“赞助人”中,王献臣和文徵明的关系可说是最密切之一。据周道振先生的《文徵明年谱》,文徵明和王献臣的交往始自一五〇〇年。此后,文徵明多次受邀前往王献臣园林中游赏,并吟诗作画。由两人之交往,亦可推证《拙政园诗画册》并非草率的程式之作,而是寄托了画家和友人相似的人生志趣。
10、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11、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12、更绝的是,无论你此刻的心情或喜或怒或哀或惧,它好像都能读懂你的心思,随着你的心情变换调子,此情此景让我不由的陶醉在这大自然的艺术之中,不忍离去!
13、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拙政园
14、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15、在文徵明看来,虽然园林并不远离人境,但园居者却能在园中“见远情”。“意远”,是心灵的超然与远游。“会心”之“不远”和“意远”并不相悖,“不远”强调的是祛除心灵与外物的距离和隔膜,“意远”则强调精神的超越。
16、复廊分割了拙政园东、中两部分,墙上开了25扇花样故称“花窗”。它们不但起到通风、透光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使花园两部分的景色相互呼应,自然过渡。从东部入门口的缀云峰到中心的巨大假山,马上我们的眼前将是一个水的世界。
17、拙政园里还有两棵上百年的木香树,黄木香枝条盘旋成腾龙,白木香枝条垂散似巨伞,形状迥异但花香都一样沁人心脾。
18、曲廊,在转折处是曲尺形,小部分依墙而筑,大部分向外转折,因此,和墙构成若干不同形状的小院,布石栽花,略具丘壑,添加了无数活泼可爱的小景,成为常用的园林手法之一。如拙政园海棠春坞的侧廊。
19、下联取自唐张籍《寄苏州白二十三使君》诗句:“阊门柳色烟中远,茂苑莺声雨后新。”此句中正好嵌入“茂苑”两字,既可释作“茂盛的苑囿”,又恰为苏州的代称。
20、这个水榭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圆光罩。起了一个框景的作用,站在这中央里可以看到荷花被框在镜头的视线中,有一种层次感的美,芙蓉榭的背后是一堵白墙,也是水池的尽头了,从池中的远看这个地方,这个芙蓉榭起了遮盖的作用,另外从视觉上让人觉得这个水的流向无穷无尽。
21、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22、还有一些图景通过空斋、空亭、栏杆的描绘,则已勾画出预设的观景处和驻足点。如《繁香坞》,空旷的草堂中置两张圆凳,斋外繁花葳蕤,如有香味弥漫画卷中。一童子正端着茶壶走向草堂。画中草堂应是闻香品茗,饱览春光的好地方,但作者却并未画出审美活动中的文士,而是留出空白,暗示将步入堂中的文士和他们之间的茗饮对谈。而画面的空堂,似乎还招引观画者自己亲身往园中一游。诗道:“杂植名花傍草堂,紫蕤丹艳漫成行。春光烂漫千机锦,淑气熏蒸百和香。自爱芳菲满怀袖,不叫风露湿衣裳。高情已在繁华外,静看游蜂上下狂。”作者有意不绘“游春者”,也许是反映园居者的“高情”—仿佛抽身于画中的明媚鲜妍之外,静观世间的狂蜂浪蝶。
23、“意远”的精神,在《意远台》这一幅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该图绘一人伫立于水边高台,独对苍茫烟水。诗道:
24、苏州园林是私家园林数量多名气大,现在对外开放的园林有70多处。其中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清朝几代皇帝因深慕苏州园林之美,便在圆明园和颐和园中仿造之。
25、“枕中”句,用《枕中记》“一枕黄粱”之典故。“黄粱梦”是对人生的隐喻,几十年争名逐利宠辱浮沉,富贵荣华转眼成空,到头来不过大梦一场。文徵明《槐幄》诗道:“梦回玄蚁争穿穴,春尽青虫对吐丝。”《槐雨亭》诗道:“老来不作南柯梦,犹自移床卧晚凉。”前句用《南柯太守记》和“庄生梦蝶”之典故,同样喻指人生如幻。后句则说明,园主早已从功名之梦中苏醒,安享悠闲的光阴。
26、本届书展更加注重服务和推动儿童和青少年阅读。以“阅读开启美好人生”为主题,开展绘本阅读、科普阅读和经典阅读等富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活动,加快提升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体阅读素养。本届书展共组织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8万种,举办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活动100多场,曹文轩、黄蓓佳、祁智、王一梅、沈石溪等知名儿童作家将到场参加阅读推广活动,与青少年读者互动交流
1、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2、暑假想见若虹妈妈的大朋友小朋友来捧场哦,
3、从这个意义上,拙政园的兴造,是对“林泉之梦”的回应与实现。仕途不谐,不如退而藏身,以遂林泉之好。
4、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5、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出自:清·王赓言《游狮子林》译文:谁说现在不是过去,端知道城市有山林。
6、苏州名园拙政园内有赏四季的景亭:春景——绣倚亭、夏景——荷风四面亭、秋景——待霜亭、冬景——雪香云蔚亭。
7、君尝乞灵于九鲤湖,梦隐‘隐’字。及得此地,为戴颙、陆鲁望故宅,因筑楼以识。
8、若虹妈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每天都有免费动听的故事,陪伴您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9、取自杜甫诗句“绮绣相展转,琳琅愈青荧。”而命名的绣绮亭建在黄石假山上,亭东是海棠春坞,亭南是玲珑馆,亭西是远香堂,亭北是隔水相望的待霜亭。春天来了,亭子周围牡丹盛开,花瓣儿层层叠叠;紫藤串串,招蜂弄蝶;更有金黄的枇杷挂满枝头,引来鸟儿啄食。
10、此亭是重檐八角攒尖亭,古井相传是元代大弘寺遗物。
11、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
12、接着我又来到了山岛的制高点雪香云蔚亭,从这向周围望去,会觉得中部花园像一幅苍劲古朴的画卷,有高有低,有宽有窄,有梳有密。
13、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14、十八曼陀罗花即是梵语中的山茶花,拙政园宝珠山茶花历史几乎与园林一样长。传至清朝初年时,古山茶树高大繁盛,花开时节,探出墙头能遮住园外的半条路。
15、第一个暑假心愿就要实现了!!!
16、文徵明在《梦隐楼》画后,说明了“梦隐楼”名字的由来:
17、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出自:元·维则《狮子林即景》译文:人说我住在城市里,我怀疑自己在万山中。
18、《梦隐楼》画中,绘云山连绵,高耸于楼前,遮断远景。这种对山之高的描绘,《拙政园诗画册》中仅限于此处。云山隔断尘梦,京城遥不可望,园主只有归栖于山水中的小楼,在“仙境”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19、隔岸池边有一座小轩,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俗称扇亭,取名“与谁同坐轩”,取义于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扇面状屋面和扇亭与后山屋面恰似扇把的“笠亭”构成了一把完整的折扇。
20、王献臣死后,花园一夜之间被他儿子赌输光了。后来这园林转到姓徐的人家家里。
21、茂苑原为春秋阖闾游猎之处,在城西南郊,后成为苏州的代称。运用嵌名,使联语言中有言,意中见意,引人咀嚼回味。
22、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23、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24、下图中北寺塔是在园林之外,离拙政园约有一公里,但在园子里,却能把它引到园子中间来,这是造园借景的高超技术。
25、画中则绘竹篱草堂,依于城门之下,一文士正缓步徐行,后一僮仆拄杖相随。诗与画表达:不必前往远离人境的郊野居住,结庐人境之中,既有山林之趣,亦有与我的心灵相契合的妙境。这是“会心不远”的体现。
26、联语描写了一幅明媚的江南春景图:早春天气,风和日丽,春雨洗空,清新爽人,百花争艳,莺歌燕舞,多么醉人。